日期::2022-05-2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不免会听到一些清朝的官职的名称,例如经常听到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巡抚、尚书等等。尚书放在今天相称于什么?和珅、纪晓岚到底是多大的官?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清朝的官职。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清朝的行政机构,至少要知道那个官员是哪个衙门任职。
清朝中心的行政机构以六部为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与六部平行的还有其他衙门,比如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宗人府、内务府、国子监、侍卫处等等。虽然不是九个,但是有时还是习惯与六部合称为六部九卿,我们这里也这样引用。
凌驾于六部九卿之上的是大清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同样也是决策机构。简朴说清朝的最高决策机构历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军机处的转变。到了雍正朝,军机处成为了实际上最高决策机构。但此时内阁和南书房仍旧保留着,只不过没有实权。军机处就相称于今天的国务院。
清朝地方的行政区划大致是省、府、县三级,府相称于今天的市一级,省的下面设三司。
承公布政使司:也叫布政使衙门或藩台衙门,主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也叫按察使衙门或臬台衙门,主管一省司法、治安。
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事。
尚书、侍郎
中心六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满汉各一人,相称于国务院各部部长。尚书下设置四个侍郎,满汉各两人,相称于副部长。 尚书为从一品,侍郎为正二品。下面介绍下各部尚书相称于今天的那些职位。
吏部尚书:原国务院人事部长。但是吏部只管文官的考核和任免,当然最终还是要皇帝恩准。武官的考核任免不归吏部负责。
户部尚书:财政部长+民政部长
礼部尚书:礼部比较难界定,礼部的一份职责相称于教育部,同时负责国家重大庆典,还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兵部同时负责武官的考核和任免,但是只负责绿营兵武官,八旗武官的考核任免另有一套体系。
刑部尚书:司法部长+公安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工部尚书:工部大致相称于原建设部,但工部更多的时候是负责皇家工程的建设。
御史、监察御史
都察院相称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长官叫左都御史,相称于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都察院在地方设置各道,相称于省级人民检察院。各道设置监察御史,相称于省人民检察院院长。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左都御史为从一品。
南书房大臣
也就是电视剧里的上书房大臣。康熙朝设立,目的是剥夺议政王大臣和内阁的权利。康熙朝时,南书房大臣相称于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到了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大臣也成了虚衔和荣誉称号。南书房大臣类似于军机大臣,也是没有品级的。
大学士、中堂
大学士也叫内阁大学士。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有相称大的权利,是实际的权利中枢。清初设立内阁大学士,是为了制衡议政王大臣会议,但是那时大学士的权利还是很有限。直到后来南书房和军机处的成立,内阁大学士完全成了虚职,没有任何实权,主要负责起草诏书,编纂文史这类的工作。
大学士的名额共六人,清朝中期形成了“三殿三阁”的配置。按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不常设,所以谁假如能被封为文华殿大学士,至少说明荣誉是很高的,和珅便是文华殿大学士,张廷玉是保和殿大学士。
此外,假如六个名额不够用还可以加设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假如兼任六部尚书则称为中堂。清朝大学士虽没有实权,但却是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皇帝的老师,也是虚衔。皇帝年少时,或许还能对皇帝施加影响,等到皇帝成年了,这些官衔就成了荣誉称号。太子太师这类的也一样。况且康熙朝后,清朝是不立太子的,太子的老师又有什么用呢?与大学士一样,虽然没有实权,但都是一、二品的大官。
领侍卫内大臣
侍卫处的最高长官,负责皇帝的贴身警卫工作。侍卫处就好比中共中心警卫团,就是熟知的“8341部队”。可见侍卫处的人都是皇帝最为亲信的人,究竟在皇帝身边佩刀可不是儿戏。向前可以杀刺客,回过身来就可以行刺皇上。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
大理寺卿
大理寺的最高长官叫大理寺卿。大理寺是负责案件复审的机构,也就是说哪个案子想翻案,或者觉得之前刑部判决的哪件案子有诸多疑窦,就让大理寺把这个案子重新审理一遍。大多数时间大理寺的没什么事情可做的,究竟没那么多冤案。即便有,也没有人愿意翻出来,这些案子都是刑部结案的,翻出来重审就意味着跟刑部过不去了。大理寺卿正三品。
在中心机构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为“三司”,也叫“三法司”。刑部负责审理案件,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大理寺负责案件重申。有事看电视时会听到“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和审理问罪。”
总管内务府大臣
内务府是治理皇室宫廷事务的机构,一把手叫总管内务府大臣,或内务府总管。内务府有自己的银库,叫广储司。宫廷的用度都是从广储司里出,而不占用户部的银子。内务府总管正二品。内务府总管要与总管太监区别开,内务府总管由王公大臣担任,总管太监则是内务府大臣的下属,负责治理太监、宫女。
九门提督
负责京城九门的守卫和警备工作,这里的京城九门指的是今天北京的二环路,由兵部管辖。担任九门提督的人也都是皇帝最为亲信的人。九门提督从一品,清朝凡是叫提督的都是从一品。
巡抚、总督
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叫巡抚,相称于省长兼省委书记。同时治理两、三个省的长官叫总督。总督有点像建国初期的大区书记。东三省总督,总管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就像中共东北局书记一样。有的总督也只管一个省,比如直隶总督,就只治理直隶一省(今河北、天津、北京),四川总督只管四川。
清朝共有九大总督,是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分别是直隶总督(河北、北京、天津)、东三省总督(辽宁、吉林、黑龙江)、两江总督(江苏、安徽、江西、上海)、闽浙总督(浙江、福建、台湾)、湖广总督(湖南、湖北)、两广总督(广东、广西、海南)、云贵总督(云南、贵州)、四川总督、陕甘总督(陕西、甘肃)。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
布政使也叫藩台,负责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副省长级别。相称于副省长兼财政厅长兼民政厅长。
按察使也叫臬台,负责一省的司法和治安,副省长级别。相称于副省长兼司法厅长兼公安厅长。
都指挥使也叫提督,负责一省的军事,但是只治理本省的汉军,八旗兵另有一套系统。提督相称于省军区司令兼政委。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提督从一品。
驻防将军
上面说的按察使和都指挥使虽然手下都有兵,但指挥的都是汉人军队,俗称的绿营兵。除绿营兵外,清朝在全国战略要地布置了八旗兵。驻防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叫驻防将军。比如西安将军、杭州将军等等。驻防将军从一品。
按察使、都指挥使和驻防将军指挥的军队构成了清朝地方军队的体系。
道员
清朝的布政使衙门下面设立各道,比如粮道、河道、茶马道,各道长官为道员,相称于各省厅长。道员正四品。
知府、知县、知州
知府相称于地级市的市长兼市委书记。知县相称于县长兼县委书记。清朝的州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县级市。
知府和知县分别为从四品和正七品,七品芝麻官就是这么来的。知州正五品或从五品,详细看是不是省里直管。
部堂
总督的别称叫部堂。部堂原本指中心六部办公的大堂。清朝外省的总督,有的人兼兵部尚书衔,这样的总督俗称部堂。例如,福建总督领兵部尚书衔。
中丞
中丞全称御史中丞。清代都察院的副长官右都御史相称于前代御史中丞。清朝的外省巡抚都加右都御史衔,所以巡抚有事也叫中丞。意思就是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又天高皇帝远,自己监督自己吧。
近代随着大清王朝的逐步对外开放,一些之前没有出现过的部门和官职涌现出来,比如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全称北洋通商大臣,在清末北洋大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官职。北洋大臣负责直隶、山东、奉天的实业和海关,包括铁路、邮政、船舶、军工、电报、采矿等等。同时,北洋大臣实际上负责大清与西方各国的外交事务。清朝的北洋大臣一般由直隶总督兼任,称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李鸿章的实缺便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相称于河北省省长兼政委书记,天津市市长兼市委书记,兼外交部长、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李鸿章还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际统帅,可见其位高权重。
影视剧经常看到和珅、纪晓岚、刘墉同台,而和珅常常是被刘、纪二人捉弄的对象。我们就看看和珅是个什么官。
和珅的官衔首先是领班军机大臣,仅凭这个就是大清朝最大的官了,相称于国务院总理。何况还兼任国防部长、财政部长、民政部长、司法部长、公安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等等等等等。刘、纪二人又有多大本事敢捉弄和珅呢?
感谢阅读,邀请关注 前潜说历史
来源:日常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