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2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德高望重的(高望重的学者的尊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仓颉造字 掀起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惊涛骇浪之后,有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诗经》、影响人类思想至今的《论语》《孟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更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且不说那些传世之作,就说很多单独的字词,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和演变也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含义。例如,先生这两个字。这俩字称得上历史悠久、含义丰富而且用法还很具争议性。
一、先生的用法争议故事
2019年央视元宵晚会上,闻名歌唱家郭兰英登台献唱了《我的祖国》,当时她已经是90岁高龄。在她上场之前,照例会由主持人进行介绍。而主持人李思思介绍郭兰英时,以尊敬的口吻称她为先生。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郭兰英明明是女性,怎么称她为先生呢?难道是李思思一时不察出现口误了吗?
无独有偶,2020年,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教授的传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引起很多人关注,草根诗人余秀华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叶嘉莹教授表示尊敬和祝福,其中她也是以叶先生为敬称,结果却引发网友的批评:很讨厌先生这个尊称,怎么称呼男人的东西就变成了尊称?叶女士也一样可以。
这样想的人也不少,好像在很多人眼里,先生只能称呼男性。
那么,难道李思思介绍郭兰英时说错了吗?余秀华为什么也用先生一词称呼叶嘉莹教授以示尊敬?先生一词到底有没有性别之分?
二、先生的历史由来
先生这个称呼可谓由来已久。《论语·为政》有云:有酒食,先生馔。这里先生所指为父兄。而在《孟子》中也有一句: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个先生指比自己辈分高而且比较有学问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法呢?有相关学者推测:古代信息闭塞,一切都不发达,人们的经验和见识就显得尤其重要,是非对错的判定过程中只能依靠于经验和见识。因此年长的人好像就有了先天的优势,因为先出生,所以就有资格指导后辈,故称先生。
另外,随着历史发展,先生也引申了一些不同的意义,但把先生一词作为对知识分子的敬称这个用法是自古就有的,也并没有特殊的性别指代:先生并不是男性的专有名词,它不受性别限制,凡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受人尊重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称作先生。对年纪大的女士称先生更具尊重和热爱。
然而,为什么女性被称为先生就会有争议呢?
三、女性被称先生受争议的原因
首先,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限制太多,不能抛头露面,不能自主自由,出嫁后连回娘家都不能随意,而能够读书识字的古代女子更是很少,这种情况之下,能够有才名能被称为先生的女子自然是凤毛麟角了。但是,男性因为可以随意私处奔走闯荡、可以读书考功名、可以自主谋生,被称先生的男性自然多过女性,随着时间流逝,先生二字逐渐被认为是对有身份男性的尊称了。
其次,对高知女性称为先生以示特殊的尊敬这种现象是在民国时期才陡然兴起的,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如许广平先生、宋庆龄先生等。由于世界格局和时代的改变,女性地位大大提高,女性也同样可以优秀地在各行业做出卓越成就。因此,对年高德邵的女性称先生也就成了一种流行。
后来随着世界的多元化,文化也越来越开放,各种新的称呼层出不穷,先生这个表示尊重的称呼反而又沉寂于众人耳边。不过,先生一直都存在,如叶嘉莹先生一样的学者或艺术家们也一直都在默默贡献。
第三、女性被称为先生有门槛。我们可以看看那些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各个都很杰出。如何香凝、宋庆龄、许广平、冰心、林徽因等等,包括后来的杨绛、叶嘉莹等各位前辈,不是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就是闻名作家、文学史家或者在诗词、书法等艺术方面造诣精深以及在教育行业贡献突出。
因此,女性被称为先生的一般是在某些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人生阅历丰满、社会威望高或者从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等才德俱佳且年龄比较大的人。而男士则随意就能在很多场合称为先生,因此,才有人质疑:称呼男人的东西怎么能是尊称?
综上,先生一词,虽然因几千年男性化封建社会的影响使人们习惯于认为它是指男性,但其实它本身意义却没有性别之分。
其实,《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先生的第七个义项为:文人学者的通称,即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在古代,生乎吾前有学识是先生;生乎吾后是后生;而如今人人平等、权利同等,当得起先生称呼的高知女性也比比皆是;而先生这一称呼,本来就是文化修养与学术地位的体现,就让先生一词回归它最初的本意吧,无论男女,只要值得尊敬,称一声先生也是正常。
来源:日常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