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第一,海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积极发挥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引擎的作用,开发大规模海内市场的优势,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发挥中国海内大市场对全球优势资源的吸引力,以海内市场为基础形成国际竞争力。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新优势,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的战略抉择。
第二,形成需求牵引供应的发展格局。要通过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更多依托海内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顺畅地流动,提升我国供应体系对海内需求的适应性,形成需求牵引供应、供应创造需求、供求平衡的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准确处理好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内需结构升级与空间优化的关系,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潜力,形成内需主导型增长体系。
第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是形成海内大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害。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原始创新能力,提出原创理论的产生和原创发现的形成。另一方面加强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有机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第四,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应体系的质量,提高生产和需求的适应性,适应海内需求的升级,促进供应体系升级,实现供应体系与需求体系在总量和结构上保持均衡,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高质量的供应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和海内市场的潜力,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原动力,畅通海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循环。
第五,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支撑。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市场经济运行载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支撑条件。一方面要推进商品市场的数字化进程,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设施,采用新型营销手段,刺激商品消费。另一方面建立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的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畅通要素流动。同时建立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要素流动规则和要素配置机制,使得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来源:日常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