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3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十全老人(十全老人名不副实?)
18世纪的清中叶,在乾隆皇帝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后,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好像以全盛之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时期的乾隆可谓志自得满,称自己为“十全老人”,意即打赢了十场战役的帝国最高统治者,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是这十场战役中的两场,已经为帝国军事上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大小金川之战:糜费巨大,靠砸银子惨胜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反清起义,乾隆遂以张广泗为主帅发兵进讨,谁知战果不佳,于是清廷在几年的时间中屡易主帅,甚至还处决了指挥不利的张广泗,最终得以勉强获胜。
可是,清军在战役结束后就匆匆班师回朝,没有对金川之地进行直接有效的占领和治理。这直接导致了十几年后大小金川土司的再度反叛。
这次反叛更是弄得清军措手不及,乾隆先后调兵数十万,糜费国库存银上千万两,才彻底平定了这次叛乱。可以说雍正时期为乾隆打下的基础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损耗最多。
大小金川之战打的如此艰苦,主要是因为川西土司拥有的地势之便。大小金川地带高山纵横而缺乏平原,道路狭窄,不利于清军优势兵力展开,而且补给线又十分漫长。土司兵在要地建立起结实的碉楼,往往令清军非常头痛,这些碉楼常常在大炮无法抵达的险峻地带,因此清军需要用人命强攻,代价很大。
清缅战役:面子上的胜利假如说大小金川之役还可以称得上是惨胜,那么清缅战役中,清军则几乎没有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战役的结束完全是因为缅甸方面熟悉到清的体量优势,而与清前线官员秘密媾和。而就在和约签订后,乾隆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了这份和约。
四次进攻缅甸,由于对地形、气候等不认识,清军战损始终高于缅军。值得一提的是,战役中缅甸军队已经开始使用了部分夺取自西方英法殖民者的燧发枪,相比于清军老式的火绳枪,燧发枪优势更大,因此部分战场上,缅军还拥有着火力的优势。
两场所谓的胜利暴露出盛世的虚弱这两场战役,虽然都被乾隆认为是自己的“十全武功”,但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了清朝中期政治、军事上的诸多问题。政治上首先是帝国的官僚机器效率开始严峻下降,官员们办事好像只是为了糊弄乾隆,而毫无责任心。两场战役都出现了官员们谎报军情,勾连地方,试图“息事宁人”,把乾隆糊弄过去的情况。
从军事上说,这两场战役中暴露出最根本的问题是清廷正规军——绿营已经不堪大用,他们不论是在金川土司兵,还是在缅甸军队面前,都不具备战而胜之的实力,更不用说清缅战役中,清军赖以纵横东亚的火器也遭碰到了来自西方更加先进的燧发枪的挑战。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以乾隆为首的清朝统治者狂妄自大,非常自满,沉浸了两场所谓的胜利中沾沾自喜,丝毫没有看见胜利的表象下严峻的军事、政治危机,最终为清朝的衰落和晚清的耻辱打了悲剧性的伏笔。
来源:日常生活网